学校简介
海口经济学院是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海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74年创办的海口业余大学,历经海口职业大学、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发展阶段。学校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贯彻落实“一个中心”(人才培养),突出“两根主线”(教学、科研),推进“三大建设”(师资队伍、学科专业、条件环境)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两个转型”(高职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创业型大学建设扎实推进,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校园总占地面积约1800亩,建筑面积73.88万平方米;总投资逾30亿元。教学设备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0亿元;图书馆馆藏丰富,环境优雅,馆藏纸质图书173.8万余册,数字资源691.9万册;文化体育设施齐全;生活设施完善,为理想的求学胜地。
学校下设中广天择传媒学院、南海音乐学院、雅和人居工程学院、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南海电影学院、武林风体育学院、德行智华会计学院、聚星数字经济学院、南海美术学院、东方外贸外语学院、中芯依智网络学院、时代旅航管理学院、营创国际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华闻文创学院、中德应用技术学院、南海舞蹈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公共体育教学部等4个教学部。开设52个本科专业和50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2012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6059人,其中本科生18871人,本科留学生28人,专科生7160人。
学校不断强化内涵建设,蕴育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现已拥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转型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专业12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1个,省级一流课程1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含立项建设课程);获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省级教研教改项目59个(含16个省级重点项目);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教育,把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定位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战略性高度,已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学校的教学环节中,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为广大学子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和选择。
学校强力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2016年,学校被海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示范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高校和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4月,省教育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学校建设海南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关工作进行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在应用型试点转型建设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了“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的目标,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2021年6月,省教育厅请示教育部同意,下文( 琼教高〔2021〕75号 )确定我校为第一批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坚持用真诚和待遇吸引人,用事业和环境凝聚人,用精神和制度激励人,努力营造“凝聚、和谐、自由、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纳贤士,组建起高效务实的管理、教学、科研团队,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共谋发展。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长曹成杰同志是首届“海南省杰出人才”、省市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委员、海南中华职教社副主任、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他视野开阔,经验丰富,对教育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学院创新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历届校长刘伊文教授、李秀生教授、刘耘教授、刘和忠教授、陈啸教授等,都曾担任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多年,有着丰富的大学教学及管理经验,是深谙高等教育的专家。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28人,聘请校外教师63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85人,具有硕博学位的专任教师889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优秀教师4名,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省515青年后备人才1名,省级高层次人才323人,建设有省高层次研究团队8个。聘请了5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教师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不断增强科研能力。近年来,教师获批各类纵向项目48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市级项目475项;公开发表教改、科研论文3587篇,其中,高层次论文259篇;获教学科研成果奖118项,体育、文艺作品获奖195项;出版教材、著作362部,专利作品111项。
学校以“无论公办民办,都是党办;无论体制内体制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无例外;无论营利性非营利性,始终坚持教育公益性;无论营利非营利,都要确保师生权益,不断提高教工福利”的政治自觉,始终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形成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多次受邀在全国有关会议上做典型发言;辅导员培训体系完善,等级晋升制度科学,逐步迈向职业化、专业化;思政课改革步伐加快,思政课建设被评为省级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处于海南高校领先地位;校工会入评“全国模范教工之家”;校团委被评为“海南省五四红旗团委”。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步伐,紧密服务于海南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确立了“加强应用型研究,建设创业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目标,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出资200万元设立了创业基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将素质拓展纳入学分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育人合力和良好环境。联办改制以来,共有200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乃至国际赛事奖项,甚至填补海南省获奖空白。在博鳌亚洲论坛、北京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活动中,海经学生志愿者表现突出,广受赞誉。
学校实行开放办学之路,与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思禹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宁波艾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青城雅和教育投资管理中心、世纪华都海天国际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可立欧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新丝路海南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聚星超媒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航空、道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海口港、海南电视台、海口电视台、海南洋浦实业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的实训实习和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联办改制以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均在90%左右,培养的9万余名全日制毕业生遍布沿海及内地,以“适应快、能力强、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普遍青睐与广泛好评。不少已成为企业高管、社会精英。
学校在创新中求进取,在改革中谋发展,办学成果和社会认可度稳步提升。2009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11年被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12月当选为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2013年12月当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2014年3月当选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专委常务理事单位;连续3年入选新浪网“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十强。2016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2016年12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社会组织培训基地”;2017年4月,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2018年,被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海南省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训基地”;2021年,同时被新华网、央视国际在线获评“2021年度全国创业型大学示范校”“2021年度创新创业典范高校”。2006年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市主要负责人陪同下莅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2006年3月,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亲临学校指导;2008年3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亲自为海口经济学院成立揭牌。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口市委市政府历任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或现场办公。先后来校访问讲学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学校赞誉有加;2014年12月,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14年会在学校召开,来自教育部、民政部、中民协的领导和全国民办教育界的500多名精英,对学校的校园建设与办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建校49年风雨兼程,峰回路转;联办改制23年砥砺前行,一路凯歌。学校将始终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作为追求的目标,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上,以独有的大气魄、大手笔,书写新的辉煌!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校园总占地面积约1800亩,建筑面积73.88万平方米;总投资逾30亿元。教学设备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0亿元;图书馆馆藏丰富,环境优雅,馆藏纸质图书173.8万余册,数字资源691.9万册;文化体育设施齐全;生活设施完善,为理想的求学胜地。
学校下设中广天择传媒学院、南海音乐学院、雅和人居工程学院、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南海电影学院、武林风体育学院、德行智华会计学院、聚星数字经济学院、南海美术学院、东方外贸外语学院、中芯依智网络学院、时代旅航管理学院、营创国际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华闻文创学院、中德应用技术学院、南海舞蹈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公共体育教学部等4个教学部。开设52个本科专业和50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2012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6059人,其中本科生18871人,本科留学生28人,专科生7160人。
学校不断强化内涵建设,蕴育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现已拥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转型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专业12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1个,省级一流课程1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含立项建设课程);获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省级教研教改项目59个(含16个省级重点项目);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教育,把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定位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战略性高度,已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学校的教学环节中,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为广大学子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和选择。
学校强力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2016年,学校被海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示范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高校和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4月,省教育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学校建设海南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关工作进行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在应用型试点转型建设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了“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的目标,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2021年6月,省教育厅请示教育部同意,下文( 琼教高〔2021〕75号 )确定我校为第一批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坚持用真诚和待遇吸引人,用事业和环境凝聚人,用精神和制度激励人,努力营造“凝聚、和谐、自由、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纳贤士,组建起高效务实的管理、教学、科研团队,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共谋发展。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长曹成杰同志是首届“海南省杰出人才”、省市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委员、海南中华职教社副主任、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他视野开阔,经验丰富,对教育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学院创新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历届校长刘伊文教授、李秀生教授、刘耘教授、刘和忠教授、陈啸教授等,都曾担任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多年,有着丰富的大学教学及管理经验,是深谙高等教育的专家。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28人,聘请校外教师63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85人,具有硕博学位的专任教师889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优秀教师4名,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省515青年后备人才1名,省级高层次人才323人,建设有省高层次研究团队8个。聘请了5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教师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不断增强科研能力。近年来,教师获批各类纵向项目48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市级项目475项;公开发表教改、科研论文3587篇,其中,高层次论文259篇;获教学科研成果奖118项,体育、文艺作品获奖195项;出版教材、著作362部,专利作品111项。
学校以“无论公办民办,都是党办;无论体制内体制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无例外;无论营利性非营利性,始终坚持教育公益性;无论营利非营利,都要确保师生权益,不断提高教工福利”的政治自觉,始终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形成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多次受邀在全国有关会议上做典型发言;辅导员培训体系完善,等级晋升制度科学,逐步迈向职业化、专业化;思政课改革步伐加快,思政课建设被评为省级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处于海南高校领先地位;校工会入评“全国模范教工之家”;校团委被评为“海南省五四红旗团委”。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步伐,紧密服务于海南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确立了“加强应用型研究,建设创业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目标,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出资200万元设立了创业基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将素质拓展纳入学分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育人合力和良好环境。联办改制以来,共有200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乃至国际赛事奖项,甚至填补海南省获奖空白。在博鳌亚洲论坛、北京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活动中,海经学生志愿者表现突出,广受赞誉。
学校实行开放办学之路,与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思禹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宁波艾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青城雅和教育投资管理中心、世纪华都海天国际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可立欧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新丝路海南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聚星超媒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航空、道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海口港、海南电视台、海口电视台、海南洋浦实业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的实训实习和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联办改制以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均在90%左右,培养的9万余名全日制毕业生遍布沿海及内地,以“适应快、能力强、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普遍青睐与广泛好评。不少已成为企业高管、社会精英。
学校在创新中求进取,在改革中谋发展,办学成果和社会认可度稳步提升。2009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11年被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12月当选为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2013年12月当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2014年3月当选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专委常务理事单位;连续3年入选新浪网“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十强。2016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2016年12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社会组织培训基地”;2017年4月,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2018年,被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海南省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训基地”;2021年,同时被新华网、央视国际在线获评“2021年度全国创业型大学示范校”“2021年度创新创业典范高校”。2006年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市主要负责人陪同下莅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2006年3月,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亲临学校指导;2008年3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亲自为海口经济学院成立揭牌。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口市委市政府历任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或现场办公。先后来校访问讲学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学校赞誉有加;2014年12月,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14年会在学校召开,来自教育部、民政部、中民协的领导和全国民办教育界的500多名精英,对学校的校园建设与办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建校49年风雨兼程,峰回路转;联办改制23年砥砺前行,一路凯歌。学校将始终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作为追求的目标,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上,以独有的大气魄、大手笔,书写新的辉煌!
奖学金设置
奖 学 金
学校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学金制,主要由成杰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海南省优秀贫困生奖学金、学校奖学金构成,其中最高奖金额15000元/人.年。
1、成杰奖学金:30000元/人
2、成杰奖学金:20000元/人(本科)
3、成杰奖学金:15000元/人(专科)
4、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
5、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
6、海南省优秀贫困生奖学金:4000元/人
7、学校一等奖学金:2000元/人
8、学校二等奖学金:1500元/人
9、学校三等奖学金:1000元/人
10、学校单项奖学金:500元/人
助 学 金
对生活困难的学生实行助学金制,分别有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和学校“爱心助学金”。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按规定在生源地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1、学校爱心助学金:4000元/人
2、国家一档助学金:3800元/人
3、国家二档助学金:2800元/人
4、学校助学金:1500元/人
困难生资助办法
学校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学金制,主要由成杰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海南省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学金、学校奖学金构成;对生活困难的学生实行助学金制,分别有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和学校“爱心助学金”,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临时困难补助、发展性资助等形式,确保学生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除此以外,各二级学院也设立了相应的奖、助学金机制。
凡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和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向当地县(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局或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办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学校食堂
学校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