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佳木斯大学坐落于华夏东极、全国最佳生态环境魅力城市——佳木斯市。佳木斯于1947年解放,当时为合江省省会(张闻天为第一任书记),是解放战争的大后方,被誉为“东北小延安”,现为黑龙江省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对俄合作的桥头堡和大通道。城市交通四通八达,航班联结国内各主要城市,高铁是哈佳、牡佳和佳鹤的交汇点。佳木斯市辖区位于三江平原,这里拥有世界三大湿地之一的三江湿地、享誉中外的黑瞎子岛和独具特色的赫哲风情,是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
学校始建于1947年7月20日,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和原佳木斯大学(市属)合并组成。2000年后,佳木斯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富锦师范学校、黑龙江省理工学校相继并入。校园占地132万平方米,并拥有富锦农场和四丰农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244万平方米。学校共有四个校区。主校区南依四丰山,北拥松花江,校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获评省级文明校园和全省首批“绿色校园”,是适合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现代化高等学府。
学校资产总值20.9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4.5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先进。设有工程训练中心、佳木斯市政校企新电商人才培养基地等创新创业和实验实训平台。建有3万余平方米的综合实验实训大楼,宜居宜学的3栋研究生公寓、23栋本科生公寓和设施齐全的留学生公寓、5个集餐饮休闲交流于一体的学生美食餐厅,设有126个美食档口,可满足不同地区口味师生用餐需求。学校建有现代化的音乐厅、美术馆,设有符合国际“四大赛事”标准的红土、硬地等网球运动场地和冰球、速滑等“冰雪”运动场地,建有综合体育馆、标准游泳馆、田径场等各类标准化体育场地设施。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了覆盖全校区、集有线和无线为一体的校园网,总出口带宽53G。学校还建有集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为一体,教育职能与服务职能兼具,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图书馆。
积淀厚重,人才摇篮
学校是黑龙江省唯一含有医学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十三五”期间“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设有26个学院(学部),现有教职工3800余名(含3个附属医院),高级职称1500余人。拥有共享“两院”院士和龙江学者等一批高水平人才,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一大批专家学者。获评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6个,获评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57名、省级教学名师15名、龙江名医43名、“三江英才”24名。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26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名,现有留学生147名,继续教育学生9200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籍考生4600人。
学校发扬“边陲扎根、沃土壮根、实践固根”的“三根”育人精神,累计培养的40余万毕业生分布在各条战线。遍布全国各地的60余家佳大校友会,在广泛联络校友、助力母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元并包,学科齐全
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法学、农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基础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现有“新型生物医用口腔种植体及配套装备研发”省级“头雁”团队,“北药与功能食品”和“口腔生物医学材料研发及个性化制造”2个省级“双一流”特色学科及学科支撑平台。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3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专业集群1个;建成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团队、培育项目、优秀教学案例、“三进”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点共27个。学校是黑龙江省高校优质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已加入中国东西部课程联盟和全国UOOC联盟。学校是黑龙江省首批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黑龙江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重点建设高校、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注重科研,崇尚实践
学校坚持瞄准科技前沿,立足服务行业和地方,在金属耐磨材料及表面技术、智能农机装备、小儿脑瘫防治与康复、口腔种植关键技术、北药与功能食品、肠道微生态、自主智能与信息处理等研究领域特色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卫健委和国家民委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
学校现有省重点实验室7个,省产业研究院10个,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现有省社科联学术交流基地1个,省科普基地2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教育厅、文旅厅、民政厅研究基地3个,省创业孵化基地3个,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双创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核心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设有司法鉴定中心1个,首批通过国家CNAS认证认可;学校在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尤其是赫哲族研究、青少年近视防控等方面工作开展较早,成果丰硕。学校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学组组长单位、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务委员单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现有《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医药科学》三种学术期刊公开发行。学校社科联获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称号。
医教协同,融合发展
学校现有附属医院3个、校医院(向阳区学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附属第一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地方高水平医院,省东部地区医学教育中心、临床医学科研中心、疑难病诊断及救治中心,是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高血压规范化诊疗与管理科教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称号;附属第二医院是东北三省最早建立的口腔专科医院,是黑龙江省首家也是目前黑龙江省唯一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是黑龙江省口腔病预防诊疗中心;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口腔医学类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口腔专科联盟牵头单位、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专科联盟单位;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是中国第一所从事小儿脑瘫防治、儿童康复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是全国首家康复医学院,是国际残疾儿童学会联盟全球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理事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国家级儿童康复医学人才培训基地,曾获“全国助残先进集体”。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三医院共获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4个。校医院(向阳区学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省级优质服务社区行创建单位,服务辖区7.4万居民,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基层实践基地,是佳木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是佳木斯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
开放办学,交流互鉴
学校现与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致力构建龙江东部地区教育向北开放桥头堡,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打造东北亚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学校每年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论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国际交流活动,主办由中俄十所高校共同参加的“中国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学生数学、计算机竞赛”。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项目和“国际产学研用”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委托院校,并已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现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22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不忘初心,砥砺向前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砺学,崇尚实践”的校训和“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坚持学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而努力奋进。
学校始建于1947年7月20日,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和原佳木斯大学(市属)合并组成。2000年后,佳木斯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富锦师范学校、黑龙江省理工学校相继并入。校园占地132万平方米,并拥有富锦农场和四丰农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244万平方米。学校共有四个校区。主校区南依四丰山,北拥松花江,校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获评省级文明校园和全省首批“绿色校园”,是适合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现代化高等学府。
学校资产总值20.9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4.5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先进。设有工程训练中心、佳木斯市政校企新电商人才培养基地等创新创业和实验实训平台。建有3万余平方米的综合实验实训大楼,宜居宜学的3栋研究生公寓、23栋本科生公寓和设施齐全的留学生公寓、5个集餐饮休闲交流于一体的学生美食餐厅,设有126个美食档口,可满足不同地区口味师生用餐需求。学校建有现代化的音乐厅、美术馆,设有符合国际“四大赛事”标准的红土、硬地等网球运动场地和冰球、速滑等“冰雪”运动场地,建有综合体育馆、标准游泳馆、田径场等各类标准化体育场地设施。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了覆盖全校区、集有线和无线为一体的校园网,总出口带宽53G。学校还建有集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为一体,教育职能与服务职能兼具,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图书馆。
积淀厚重,人才摇篮
学校是黑龙江省唯一含有医学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十三五”期间“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设有26个学院(学部),现有教职工3800余名(含3个附属医院),高级职称1500余人。拥有共享“两院”院士和龙江学者等一批高水平人才,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一大批专家学者。获评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6个,获评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57名、省级教学名师15名、龙江名医43名、“三江英才”24名。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26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名,现有留学生147名,继续教育学生9200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籍考生4600人。
学校发扬“边陲扎根、沃土壮根、实践固根”的“三根”育人精神,累计培养的40余万毕业生分布在各条战线。遍布全国各地的60余家佳大校友会,在广泛联络校友、助力母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元并包,学科齐全
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法学、农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基础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现有“新型生物医用口腔种植体及配套装备研发”省级“头雁”团队,“北药与功能食品”和“口腔生物医学材料研发及个性化制造”2个省级“双一流”特色学科及学科支撑平台。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3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专业集群1个;建成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团队、培育项目、优秀教学案例、“三进”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点共27个。学校是黑龙江省高校优质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已加入中国东西部课程联盟和全国UOOC联盟。学校是黑龙江省首批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黑龙江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重点建设高校、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注重科研,崇尚实践
学校坚持瞄准科技前沿,立足服务行业和地方,在金属耐磨材料及表面技术、智能农机装备、小儿脑瘫防治与康复、口腔种植关键技术、北药与功能食品、肠道微生态、自主智能与信息处理等研究领域特色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卫健委和国家民委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
学校现有省重点实验室7个,省产业研究院10个,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现有省社科联学术交流基地1个,省科普基地2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教育厅、文旅厅、民政厅研究基地3个,省创业孵化基地3个,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双创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核心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设有司法鉴定中心1个,首批通过国家CNAS认证认可;学校在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尤其是赫哲族研究、青少年近视防控等方面工作开展较早,成果丰硕。学校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学组组长单位、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务委员单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现有《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医药科学》三种学术期刊公开发行。学校社科联获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称号。
医教协同,融合发展
学校现有附属医院3个、校医院(向阳区学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附属第一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地方高水平医院,省东部地区医学教育中心、临床医学科研中心、疑难病诊断及救治中心,是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高血压规范化诊疗与管理科教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称号;附属第二医院是东北三省最早建立的口腔专科医院,是黑龙江省首家也是目前黑龙江省唯一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是黑龙江省口腔病预防诊疗中心;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口腔医学类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口腔专科联盟牵头单位、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专科联盟单位;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是中国第一所从事小儿脑瘫防治、儿童康复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是全国首家康复医学院,是国际残疾儿童学会联盟全球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理事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国家级儿童康复医学人才培训基地,曾获“全国助残先进集体”。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三医院共获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4个。校医院(向阳区学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省级优质服务社区行创建单位,服务辖区7.4万居民,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基层实践基地,是佳木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是佳木斯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
开放办学,交流互鉴
学校现与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致力构建龙江东部地区教育向北开放桥头堡,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打造东北亚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学校每年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论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国际交流活动,主办由中俄十所高校共同参加的“中国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学生数学、计算机竞赛”。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项目和“国际产学研用”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委托院校,并已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现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22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不忘初心,砥砺向前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砺学,崇尚实践”的校训和“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坚持学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而努力奋进。
奖学金设置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科学落实各项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制度,坚持"助困"与"育人"相结合,实现多元资助,精准资助。我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社会资助、绿色通道等为补充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国家助学金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资助标准分三个等级:一等4300元/年,二等3300元/年,三等2300元/年。国家助学贷款(是指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学生通过学校向金融机构申请办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学费和住宿费的银行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可向学校咨询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事宜。
困难生资助办法
佳木斯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为认真做好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 第二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第三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确定合理标准,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必须严格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第二章 组 织 与 领 导 第五条 1、学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学校学生处具体负责组织和安排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2、各学院(直属系)成立以分管学生工作的院(系)领导为组长,院 (系)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辅导员担任成员的认定工作组,负责认定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 3、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以辅导员任组长,班主任、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学生代表应包括班委会成员、团支部成员、寝室长、普通学生代表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普通学生代表应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10%。名单应在班级范围内公示。 第三章 认 定 标 准 第六条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分为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困难三个档次。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依据要综合考虑佳木斯市和学生生源所在地的经济情况,并结合学生日常消费情况以及家庭经济状况设置为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困难三个档次。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应着重考虑烈士子女、孤残学生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 第四章 认 定 程 序 第七条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每学年初进行一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认真、负责地共同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2、在每年7月份,学校对提出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的在校学生发放《佳木斯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附件一)。(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同时寄送《佳木斯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及在校学生要根据个人情况如实填写《佳木斯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已被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再次申请认定时,如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变化,在由认定评议小组进行评议时,可只提交《佳木斯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附件二),不再提交《佳木斯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3、每年9月份,学生处布置启动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学院(直属系)认定评议小组组织学生填写《佳木斯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负责收集《佳木斯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4、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佳木斯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佳木斯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结合学生日常消费水平,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评议,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票数应不少于认定评议小组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认定评议小组确定本班级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报学院(直属系)认定工作组进行审核。 5、学院(直属系)认定工作组审核通过后,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档次,在学院(直属系)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并公布学校和学院二级举报电话。如师生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本学院(直属系)认定工作组提出质疑。认定工作组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学院(直属系)认定工作组的答复仍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生处提请复议。学生处应在接到复议提请的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做出调整。 6、学生处负责审核各学院(直属系)审核通过的《佳木斯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佳木斯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报学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名单由学生处存档,《佳木斯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佳木斯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审批后由各学院存档。 第五章 附 则 第八条 学校和各学院(直属系)每学年定期对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询问、座谈、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其进行核实、跟踪调查。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评定及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学校还将依据有关规定对有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第九条 学校和各学院(直属系)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及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各学院(直属系)要及时做出调整,并报学生处备案。 第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将取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资格,不能享受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 ⑴在上一年内,有考试作弊等违反校规校纪,受到学校通报批评和警告以上(含警告)处分者; ⑵弄虚作假,不如实反映家庭经济情况或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资助者; ⑶生活不节俭,有与其家庭经济状况不相符的高消费行为者; ⑷有酗酒、赌博、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等行为者; ⑸不愿参加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活动。
学校食堂
学校宿舍